生产齿轮、轴承这类对力学性能和一致性要求极高的结构件时,压实密度(GreenDensity)和残留影响(通常指润滑剂残留)是两大关键挑战。
一、如何提高和优化压实密度?
高且均匀的压实密度是获得高强度、高耐磨性最终零件的基石。解决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:
1.粉末原料优化
粉末形状:选用不规则形状(海绵状)的粉末,比球形粉末具有更好的压延性和机械咬合能力,有利于提高生坯强度与密度。
粒度分布:采用宽粒度分布的粉末。细小的粉末颗粒可以填充到大颗粒之间的空隙中,从而显著提高装粉量和压实密度。
合金元素:优先选择预合金化粉末(如水雾化钢粉),而非混合元素粉末(如纯铁粉+镍+铜+钼混合)。预合金化粉末具有更高的淬透性,有助于在烧结后获得高强度组织。
2.润滑剂的使用与优化
润滑剂对密度是双刃剑:
积极作用:减少粉末颗粒与模具壁之间的摩擦,降低脱模力,防止划伤,是压制成形必不可少的。
消极作用:润滑剂本身密度低,占据空间,会显著降低生坯密度。
解决方案:
使用高效润滑剂:如酰胺类(蜡微粉)或新型复合润滑剂,用量更少(从传统的0.75%降至0.5%甚至更低)即可达到同等润滑效果,减少了其对密度的负面影响。
模壁润滑:这是革命性的技术。将润滑剂直接喷涂或擦拭在模具型腔内,而不是混入粉末中。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润滑剂占据粉末间的空间,能大幅提高生坯密度(可提高0.1-0.3g/cm³)。这是目前解决密度与残留矛盾的最有效方法。
3.致密化技术
对于要求接近全密度的齿轮和轴承(密度>7.4g/cm³),常规压制-烧结工艺已无法满足,需要采用后续致密化技术:
复压复烧:将烧结后的零件再次放入模具中施加高压,然后进行第二次烧结。
温压:将粉末和模具加热到一定温度(通常90-150℃),降低粉末的屈服强度,使其在相同压力下更容易变形和致密化,可显著提高生坯密度和强度。
高速压制:通过液压冲击锤在毫秒级内释放极大压力,产生冲击波使粉末致密化。
表面滚压:针对齿面等需要高耐磨性的局部进行致密化。
最佳实践路径:
对于高性能齿轮和轴承,推荐采用“模壁润滑+高温烧结”的组合工艺。这能从源头上同时攻克密度和残留两大难题,生产出密度高、组织均匀、性能接近锻件的高可靠性粉末冶金零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