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料工业:
在“双碳”战略与环保政策双重驱动下,涂料行业正加速向“零VOC、可降解、高性能”转型,而助剂作为涂料配方的“关键少数”,其技术突破直接影响行业绿色升级进程。南京天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京天诗”)深耕蜡助剂领域20多年,凭借蜡乳液、蜡微粉等核心产品的创新,持续为涂料行业提供绿色解决方案。近日,《涂料工业》杂志专访南京天诗研发总监郑晓平,解码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的实践路径。

采访者:《涂料工业》主编朱东(右)
被访者:南京天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晓平(左)
一、技术突破: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打破进口垄断
“水性工业漆定向排列用EVA蜡乳液”斩获2025年《涂料工业》弘涂奖“创新技术奖”,是南京天诗技术实力的缩影。谈及这一突破,郑晓平总监坦言:“最初面对的是国际品牌的技术壁垒,我们将研发拆解为‘原料调控—工艺优化—应用验证’三步,逐步实现从‘追赶’到‘并跑’。”
南京天诗依托上游蜡原料自主生产优势,先通过调节蜡的粘度、皂化值筛选基础配方,再以成熟的乳化工艺实现稳定性突破,最终在烤漆、自干漆等场景中反复验证定向效果。“这款产品在水性工业漆中的添加量达4%-6%,此前长期依赖进口,不仅供应不稳定,成本也居高不下。”郑晓平表示,国产化后,产品性能与进口品牌持平,成本降低15%-20%,既为客户提供了可靠的替代选择,也为水性工业漆金属质感提升与进口替代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二、绿色实践:全生命周期管理,提前布局环保需求
作为绿色涂料助剂的先行者,南京天诗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产品“水性化、可降解”转型,如今已建成规模化水性蜡生产线,形成覆盖水性涂料、油墨的完整产品矩阵。“我们的环保布局,一半源于欧洲客户的前瞻需求,一半源于对国内市场趋势的预判。”郑晓平分享道。
欧洲客户对“无氟化、高固含蜡浆”的需求,让南京天诗提前2-3年储备环保技术;针对国内“减VOC”需求,团队持续优化水性蜡乳液、可降解蜡微粉配方,通过“客户定制+场景适配”推动下游行业升级。例如,为解决UV涂料抗菌剂析出难题,南京天诗将塑料行业的粉体抗菌技术引入涂料领域,通过精准控制刮板粒径,实现抗菌效果均匀稳定,既满足地板涂料的抗菌需求,又避免了传统产品“局部合格、局部失效”的痛点。
三、数字化赋能: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
在研发与生产端,南京天诗正以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与一致性。生产环节,通过DCS自动化控制系统,将工艺参数与质检指标实时匹配,既实现产品质量追溯,又为AI分析积累数据;研发环节,建立结构化实验数据库,工程师可随时调取3年内的配方记录,大幅缩短新项目研发周期。
“AI不是‘一步到位’的工程,我们先从数据积累做起。”郑晓平举例,通过分析生产数据,团队能快速定位“哪些参数对蜡乳液稳定性影响最大”,进而优化工艺;未来还将打通生产与管理数据,针对间歇工艺与连续工艺的差异,制定更精准的参数管控方案,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制造落地。
四、转型升级:从“材料供应商”到“解决方案服务商”
从单纯销售蜡助剂,到提供“产品+应用服务”的绿色解决方案,南京天诗的转型之路围绕“客户需求”展开。“助剂添加量虽少,但对涂料性能影响极大,必须深入理解客户痛点。”郑晓平表示,团队已建成专业应用实验室,可测定向效果、闪光值、流变性能等关键指标,同时针对涂料、油墨两大核心客户群,提前规划3-5年的产品布局。
例如,为适配水性工业漆的多样化工艺,团队不仅提供定制化蜡乳液,还配套提供“配方调整建议+施工指导”,帮助客户快速解决定向效果波动、存储稳定性差等问题。“只有把下游需求、行业趋势摸透,才能拿出真正有价值的方案。”
五、未来规划:深耕本土,拓展全球
谈及未来,郑晓平明确了“聚焦主业、拓展海外”的战略:“中国是涂料、油墨生产大国,我们先把国内市场做深做透,补全细分领域蜡产品矩阵,提升产能与市场占有率;再以‘一带一路’为契机,将产品推向海外。”
他指出,海外多数中小国家缺乏成熟的助剂产业链,南京天诗的蜡乳液、蜡微粉产品可填补这一空白,既助力中国涂料技术“走出去”,也为全球绿色涂料发展贡献中国方案。
从打破进口垄断到引领绿色转型,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升级,南京天诗以“小蜡材”撬动“大变革”,成为涂料行业助剂创新的标杆。未来,随着数字化与全球化布局的深化,这家深耕细分领域的企业,将持续以蜡为媒,为绿色涂料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。